皖南行游影记(180)—徽州古城之渔梁坝

sw

古街的尽头便是渔梁坝,它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整个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均用一至两吨重的雪白晶莹的花岗岩石砌成。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

由于坝的落差较大,加上坝下乱石嶙峋,练水到此,经溢洪道飞流直下,涛声不绝,声震数里,煞是壮观。由于我们是初春来此,水位较低,但从这局部的水流中也能想象出一些雨季高水位时的那种壮观的场景。

渔梁坝的另一神奇之处还在于它们科学、巧妙垒砌的建筑方法。建造时,每垒十块青石,便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般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便如穿了石锁一般,互相衔接,极为牢固。

而在每一层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渔梁坝被誉为“江南的都江堰”确实名副其实。

解放前后,歙县修建了通往杭州的公路,新安江下游建起了大型水电站,渔梁通往钱塘江的水运航线被人为的“割断”,从此繁荣了百年的渔梁衰败了下来。

皖南行游影记(180)—徽州古城之渔梁坝

这个久负盛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其航运功能就此消失,从此演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供后人参观游览。

当年那些货运大船再已不见,江面上只有这些载客的游船在悠然划行。

虽是周末,因为连日的阴雨,来此游玩的游客很少,众多游船都泊在坝前。

掩映在油菜花中的游船此时倒成了我镜中的一景。

这也成了春日渔梁坝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很有点诗情画意。

这是非常有画感的一幅画面。

渔梁坝的人文游由此演变成了风景游,这也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风景之中有人文,人文之中有风景,徽州的吸引力正在于此。

来徽州的人们,不管你的兴趣点在哪,都能找到你所希望看到的,梦想成真似乎在这里能成为现实。

小舟,山峦,民居,江水以及江边盛开的油菜花,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面。

在喧闹的都市中生活久了的人们,春季来此一游,真如换了人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慢乐懂生活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感恩奋进40年 同心共筑中国梦】群众站“C位”!渔洋关镇用共同缔造解锁“

下一篇:徽州古街⑳|渔梁老街:千年繁华续新篇